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

    如下:   五学处:离杀生、离不与取、离欲邪行、离虚诳语、离饮诸酒放逸处。   四预流支:亲近善士、听闻正法、、法随法行。   四证净:佛证净、法证净、僧证净、圣所爱戒。   四沙门果:...【耳、鼻、舌、身、,亦复如是。】(大232)   以上这些例子中的【我生已尽、梵行已立、所、自知不受后有】、【病、痈、刺、杀,无常、苦、空、非我】、【色集、色灭、色味、色患、色离】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4.html
  • 《学佛三要》的启示

    作证漏尽。 , 得声闻之阿罗汉道证 ( 者 ) 以及无师独觉之辟支佛道证 ( 者 ),仍然在“圣八支道”上修习, 佛所行道迹,亦步 亦趋,觉、行圆满... 页 21 听闻如上所示善士及正法、正律的功德、功能, 自己 、正思惟, 乃至依法奉行,即得成就四不坏净──于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947279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和《显扬圣教论》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

    经》的经文。[9]  再回头来看看〈本地分〉和〈摄决择分〉中的十七地内容架构:  〈本地分〉中的“五识身相应地”和“地”,以自性、所依、所缘、助伴、和业来探讨五识和,除了部份的阿赖耶识论句外,都是阿含的观点。  〈本地分〉中的“有寻有伺地、无寻唯伺地、无寻无伺地”等三地,以界、相、、不如、杂染等起等五门来施设建立。此中,于不如意门,细述十六种异论。于杂染等起门中,细述烦恼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047441.html
  • 布施概念的变迁(四)

    大正藏》7卷,玄奘译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.能断金刚分》一卷(577卷),980页中。  页166  ……若善男子或善女子于此法门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读诵,究竟通利,及广为他宣说开示,,由是因缘...----------------  23. 本文中的引用,施护译作“于所施”,不是所谓“施物”。梵文本“净化施主和慈善家的施物及供养品”(daayakaanaa^m daanapatiina^m ...

    白石凌海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147442.html
  • “七十七智”与“度疑清净”之关系探究

    《大毗婆沙论》云:“问:何等世俗智亦名智遍知?答:除胜解相应世俗智,余闻、思、修,观自、共相,诸世俗智极明了者,亦得名现观,亦名智遍知。闻所成慧者,观十八界、自共相等;思所成慧者,持息念、四念住等;修所成慧者,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等,此及无漏慧俱名智遍知。”(大正27,175a25~b8)  20 《瑜伽师地论》(大正30,809b8~26):“复次、有二种如实智:一者、所发,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47574.html
  • 七觉支——菩提道上的七色桥

    安住于念,以呼吸、丹田起伏为念﹚做到身离,进而做到心离﹙﹚。然后精进思惟,以法为念,以涅盘寂静为所缘,以少苦,离苦为见证。降服我慢,不要求别人配合自己,不以自己需要为别人需要,不因别人不接受...、苦、无我,这就是言外之意。你如果没有听到这个言外之意,就无法以涅盘寂静的心来回向给对方。我们如此精进来抉择,伺察思量外法、内法。外法根本,内法不放逸,外法守护六根、内法三妙行,正知前后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547750.html
  • 从〈菩萨地〉来看菩萨道

    修行法随法行、(5)应正教授、(6)应正教诫、(7)应住无倒教授教诫方便所摄身、语、意业。  此处菩萨的七事修学中,菩萨除了亲近善士、听闻正法、、法随法行之外,还要对他人说正法、教授、教诫等等...,而后,生起殊胜的信解和意乐,于无上正等菩提发正愿心,入修行相,经历胜解行地,证入净胜意乐地,修习圆满福德资粮、智慧资粮,经于三无数大劫,最后证得无上正等菩提。由于菩萨行者是锁定「无上正等菩提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247819.html
  • 试析《解深密经》六度十八分大意

    真正的善知识可以指示我们走向涅槃城,若碰到一个邪见者,我们也可能堕进泥黎。次后听闻正法,,最后是法随法行,具备了这些才是一个真佛子。  5、无间勤修善晶:没有间断地精进修行善法,欲修六度菩萨,必...妙义,令我们听之信之,更将依之行持,每每闭目追亿,法味之浓,身心陶醉,尤共六波罗密多,對我们更有实用的价值。由是欣然命笔,恭述其十八分的大意。  一、六成名称六度:即指六种波罗密多,译为到彼岸。为着...

    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1.html
  • 由三乘施设论菩萨正性离生——以大般若经第二会为中心

    知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,也就是实现起诸声闻独觉果智,但不因此就去百分之百取证或安住任何声闻独觉果。有能力取证诸声闻独觉果但忍著不去取证,并且地予以忍可适应,这是很特别的一种心态上的调整,也可说是...菩萨离生位,恒住一切智智,不可屈伏,则为邻近一切智智,疾证无上正等菩提。(p. 289c)   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得究竟,安住菩萨不退转地,疾证无上正等菩提,普为有情大饶益。(p. 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448125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教法,多闻熏习,,勤修加行,名法随法行;若不依经论闻思修学,但依相信的大德高僧口头传授进行修学,名法随信行。前者主要依法不依人,正确性教大,佛称之为利根性;后者主要是依人为主,正确性稍差,佛...福德,此谓方便般若的具体体现;从诸法实相而论:要通达诸法皆梦幻、无实法可得,亦实无众生可度,故而观空遣相破执,从而达到圆证二无我,则能积集无边智慧,此谓实相般若的真实义理。这样方能获得师资、所缘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